万盈配资 歼-20对抗F-35,东大的压力不是一般的大_空战_隐身战斗机_导弹
近日,CCTV-7在“砺剑”栏目中,报道了“歼-20驱离外机”的消息。根据各种情报分析,驱离的外机应该是F-35。这一事件实际上涉及中美隐身战斗机体系之间的较量,且这一对抗的技术含量远远超过印巴空战的较量。
一、美军“前进机队”的频繁活动
当前,美军在东亚的五代机部署规模最大、最具代表性的基地位于日本岩国基地。这里驻扎着三支F-35B中队和一支F-35C中队,总数为48架飞机。岩国基地位于日本本州岛的南部,主要任务是支援朝鲜半岛的防卫任务。而日本空中自卫队目前装备了42架F-35J,其中大部分驻扎在三泽基地,主要应对俄罗斯远东的威胁。尽管日本空自最新接收的三架F-35J被分配给中部航空队,但这些飞机的战斗力尚未完全形成,因此,能与歼-20在东海上空对抗的美军机群,主要来自驻扎在嘉手纳的“前进机队”。
美军驻东亚的F-35B部署情况
2017年10月,美国空军首次将F-35A部署到嘉手纳基地,但两年前由于冲绳群岛的安全状况不佳,美军决定撤走驻守的F-35A和F-15C/D机群,转而由F-22A和F-35A轮换进驻,形成了现在的“前进机队”。在此期间,驻守的第355中队和第336中队分别部署了12架F-35A和12架F-15E。这些飞机不仅进行与日韩等盟国的联合军演,还频繁试探东海的空防体系,与歼-20对抗已成必然。
展开剩余83%二、五代机空战中的机动性至关重要
与歼-16近距离拦截P-8A的作战不同,隐身战斗机之间的交锋往往发生在更远的距离。这一切都建立在低可探测性的基础上,隐身战斗机的交战距离通常由机载EODAS(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)的探测距离来决定,而支援体系的有效探测距离则设定了上限。因此,现代空战更多的是一种远距离的“隔空斗法”。
霹雳-15的设计总师樊会涛院士在《航空兵器》杂志中提出,基于“先敌发现、先敌发射、先敌命中”的传统空战原则,增加了“先敌脱离”的论述,并提出了新的“四先”原则。这一理论强调,在现代空战中,隐身战斗机要在信息系统的引导下,在关键的20秒内尽力获取最佳发射阵位,确保我方导弹能够击中敌机而敌方无法命中我方。
樊会涛院士提出的“四先”原则
为了达到这一目标,战斗机的机动性和能量恢复能力尤为重要。尤其是在高亚声速到跨声速之间,飞机的盘旋能力达到最佳,这时是规避来袭导弹的最佳状态。然而,为了有效打击敌机,战斗机往往需要爬升并提升速度至1.5马赫以上。这意味着飞行员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切换不同的飞行状态,时刻保持对态势感知系统提供的敌方飞机和导弹信息的快速反应。
三、五代机对抗的是整个作战体系
F-35项目始于20世纪90年代,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曾定位该机为替代F-16和F/A-18的低成本战斗机,主打三军多用途作战,空战性能并不突出。尽管如此,在F-22A这种典型空优战机的支援下,F-35凭借先进的航电系统,足以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一席之地。其隐身设计的弹舱容纳两枚907千克的制导炸弹和两枚AIM-120D导弹,使得F-35的作战能力不逊色于F-22A。然而,F-35的推重比较低,导致其无法实现超声速巡航,这也是其设计上的一个短板。
F-35的设计定位与作战局势
相比之下,歼-20的设计初衷便是追求超声速巡航,虽然在多用途作战上有所不足,但其出色的隐身性能和超音速巡航能力,使得它在空战中拥有一定优势。尤其是歼-20搭载的涡扇-10发动机,在某些指标上超越了F-35。然而,现代空战并非单纯依赖单一战斗机的性能,而是依赖一个作战体系。在这一点上,F-35和歼-20各有优劣,谁胜谁负并非简单的性能比拼,尤其是在F-35作为空战信息节点的角色下,空战的胜负更多依赖于信息的传递与共享。
四、预警机与空空导弹的相互较量
尽管很多军事爱好者认为歼-20配备的大尺寸雷达具有优势,但在隐身战斗机的对抗中,机载雷达的作用往往被限制。隐身战斗机具有较强的雷达隐身能力,除非距离极近,否则很难通过机载雷达发现敌机,而开启雷达的行为无疑会暴露自己的位置。因此,隐身空战的关键并非依赖雷达,而是态势感知系统、战情数据链、载机性能以及空空导弹四个因素的综合运用。
在高端隐身空战中,机载雷达的作用有限
预警机一直是态势感知系统的核心。中国的空警-500与美国的E-2D、以色列的G550等,均为第三代预警机。然而,第三代预警机并未专门对隐身战斗机进行优化,因此面对隐身机时,性能上有所欠缺。尽管如此,霹雳-15导弹的表现依然强劲,尤其是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和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结合,使其杀伤力可与美国AIM-120媲美。
霹雳-15E导弹的优势不容忽视
五、战术数据链的差距
数据链的差距往往决定了空战的胜负。印巴空战中,尽管双方的装备性能相近,但印度空军在战斗中遭遇了数据链的问题,导致其“阵风”战斗机无法接收到队友和预警机的数据,甚至在霹雳-15接近敌机时都未能及时反应。这是因为印度的“阵风”缺乏先进的数据链系统,而巴基斯坦空军则使用了更为先进的Link-17数据链,这使得巴空能够有效利用预警机的信息并引导导弹命中目标。
歼-10CE和Link-17数据链的优势
六、远程作战的短板
除了空战本身,中国目前在辅助作战力量上的短板较为明显。虽然轰油-6和歼-8D组成的空中加油体系已经服役多年,但依赖伊尔-78过渡的规划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,直到2021年运油-20A投入使用,才有所改进。而美军则在“午夜铁锤”行动中组织了50多架加油机,支援20多架隐身战机,并配合7架B-2A完成跨洲际精准打击,展现了极强的远程作战能力。
中国远程作战的挑战与突破
结语
东亚的空战格局是一个长期的竞争过程,随着隐身技术的进步,未来中美之间的对抗将更为激烈。这一过程中,五代机的对抗无疑是核心话题,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,相关的战术和战略也将不断演变,成为全球军事讨论的焦点。
发布于:天津市杨方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